• 
    

  • 理論學習

    理論學習
    不可戰(zhàn)勝的強大精神力量
    作者:    發(fā)布時間: 2021-11-11 18:58:13    瀏覽量:
    點擊打印

    總結黨的百年奮斗歷程,重要的一條經驗就是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強調的,“敢于斗爭、敢于勝利,是中國共產黨不可戰(zhàn)勝的強大精神力量”。沒有這種剛健的精神力量,就沒有今天中國的地位和尊嚴,就沒有今天中國的發(fā)展和富強,也就沒有中國人民的解放和幸福。我們黨依靠斗爭精神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斗爭精神走向未來。

    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精神,集中體現著一個政黨的政治信仰、政治理想、政治立場、政治特質、政治能力。馬克思主義歷來認為,社會是在矛盾運動中前進的,有矛盾就會有斗爭。斗爭是事物發(fā)展和實踐創(chuàng)新的實現形式,體現著矛盾運動的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共產黨人不僅致力于科學“解釋世界”,而且致力于積極“改變世界”,將斗爭精神融入血液和靈魂,把為人類解放而斗爭作為畢生的使命!豆伯a黨宣言》全文30余處用到“斗爭”一詞,是一部全世界共產黨人斗爭的宣言書。毛澤東同志曾指出:“沒有矛盾和斗爭,就沒有世界,就沒有發(fā)展,就沒有生命,就沒有一切。” “什么叫工作,工作就是斗爭。那些地方有困難、有問題,需要我們去解決。我們是為著解決困難去工作、去斗爭的。”可以說,推動新事物的產生和發(fā)展,從根本上講就是不斷認識矛盾、解決矛盾的斗爭過程。

    斗爭精神是馬克思主義固有的理論品格和基本精神底色,也是固有的精神特質。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在斗爭中誕生、在斗爭中成長、在斗爭中不斷壯大強大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從誕生的那天起,我們黨就以寬闊的眼界審視馬克思主義在當代發(fā)展的現實基礎和實踐需要,深入推動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發(fā)展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敢于斗爭、敢于勝利。黨從最初的幾十人,發(fā)展成為一個擁有9500多萬黨員的強有力的先鋒隊,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的執(zhí)政黨,并且得到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固然與其性質、宗旨和奮斗目標緊密相關,而敢于斗爭、善于斗爭也至關重要。在這個基礎上,黨運用社會矛盾運動規(guī)律,堅持斗爭、不懈斗爭,并在斗爭中形成了改造世界的認識基礎、實踐前提。實踐證明,馬克思主義因其鮮明的理論品格和精神特質,使其具有了超越時空的科學屬性、理論品格、實踐意義和時代價值。新時代,我們仍然要深刻認識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格和精神特質,努力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不斷從中汲取科學智慧和理論力量。

    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給予我們黨不斷開拓進取的智慧和勇氣。翻開歷史教科書,黨的產生和發(fā)展的歷程,都充滿著斗爭的艱辛與輝煌,可以說就是一部偉大斗爭史。不畏艱難險阻、不畏強大敵人,敢于斗爭、敢于勝利,是毛澤東同志在領導指揮人民軍隊戰(zhàn)爭實踐中所鑄造的革命精神,是我軍克敵制勝的傳家法寶,是中國共產黨與生俱來的精神基因和鮮亮標識。

    在血雨腥風的戰(zhàn)爭年代,我們黨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團結帶領人民歷經千難萬險、付出巨大犧牲,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看似不可攻克的難關,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彰顯了“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勇毅,“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堅韌,面對困難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精神。

    新中國成立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開啟了波瀾壯闊的偉大奮斗,進行了新的偉大斗爭實踐,取得了一系列令世界驚嘆并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的巨大成就,許多重要領域和關鍵環(huán)節(jié)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取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重大戰(zhàn)略成果,決戰(zhàn)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開啟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征程。實踐證明,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風骨和品質,已成為我們黨最鮮明的特質和特點,也深深地融入我們國家、民族、人民的血脈之中,并磨練雕刻出一座座精神豐碑。從深層次上講,敢于斗爭、敢于勝利,是馬克思主義政黨保持旺盛活力和持久生命力的關鍵所在,也是其本質屬性和內在要求。

    中國共產黨人的敢于斗爭,不是為了斗爭而斗爭,更不是為了一己私利而斗爭,而是為了科學真理和革命理想,為追求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具有宏大格局的英勇奮斗;是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英勇奮斗;是為了正義事業(yè)、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歷史車輪向著光明未來前進的英勇奮斗。中國共產黨人的敢于勝利,是一種忠于崇高理想的偉大信仰的勝利,是一種面對困難無所畏懼的堅定信念的勝利,也是一種不懼挫折、愈挫愈勇的堅韌革命精神的勝利。

    中華文明歷經磨難而不衰、歷經坎坷而不斷,就在于中華民族具有威武不屈、敢于斗爭、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文化基因。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威武不屈、敢于斗爭。在與自然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外部環(huán)境的抗爭中,我們的祖先不畏艱險、不受凌辱,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氣質得到充分砥礪和增強。從以死拒降、揚名百世的蘇武,威震敵膽的民族英雄岳飛,到“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斗爭精神是中華民族薪火相傳的精神財富,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正是這樣一個向來不屈不撓的民族,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又是這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喚醒沉睡于心底的自豪,并在斗爭實踐中產生并積累了“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等思想。正由于此,我們這個民族始終保持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梢哉f,正是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精神賦予了中華民族蓬勃的生命力。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曾面對封鎖禁運、強敵壓境、核武訛詐、經濟制裁等威脅,但中國人民繼承了威武不屈、不畏強暴的民族精神,以決不服軟、決不退讓的硬氣,以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精神、以遇強更強、愈挫愈勇的堅韌,知難而進、逆流而上,贏得了國家的尊嚴,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最為深刻的社會變革,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以斗爭求安全則安全存,以退讓求安全則安全亡,這是中國人民在斗爭實踐中得出的結論。有了這樣的共識和追求,我們始終敢于向困難挑戰(zhàn)、向未知求索,敢涉“深水”、勇破“堅冰”、敢啃“硬骨頭”?梢哉f,這一精神貫穿于我們這個民族的奮斗歷程,也將貫穿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

    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罷艱險又出發(fā)。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9月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強調:“共產黨人講黨性、講原則,就要講斗爭。”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時期,我們面臨的風險挑戰(zhàn)明顯增多,總想過太平日子、不想斗爭是不切實際的。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開始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但是,還有許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還有許多“婁山關”、“臘子口”需要征服,這些都是具有開創(chuàng)性、艱巨性、復雜性的“趕考之路”。時代越前進、黨的事業(yè)越發(fā)展,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就會越多,越來越復雜,甚至會遇到難以想象的驚濤駭浪,各種較量難以避免。

    “狹路相逢勇者勝”。實現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斗爭。在前進道路上面臨的風險挑戰(zhàn)決定了我們必須敢于“亮劍”,發(fā)揚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精神,主動大膽作為、有力有效斗爭,因勢利導、化危為機,在發(fā)展中解決發(fā)展的問題,取得更大的成就。只有發(fā)揚斗爭精神,才能更好應對前進道路上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zhàn);只有發(fā)揚斗爭精神,才能堅定斗爭意志、把準斗爭方向、明確斗爭任務,科學回答增強斗爭本領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只有勇于斗爭,善于斗爭,把握斗爭規(guī)律,講求斗爭藝術,始終堅持增強憂患意識和保持戰(zhàn)略定力相統(tǒng)一、堅持戰(zhàn)略判斷和戰(zhàn)術決斷相統(tǒng)一、堅持斗爭過程和斗爭實效相統(tǒng)一,才能牢牢掌握斗爭主動權,獲得非凡成就。在新的趕考路上,既要堅定闖關奪隘的斗志,又要增強揚帆搏浪的本領,加強戰(zhàn)略謀劃,科學排兵布陣,牢牢掌握斗爭主動權,讓任何人任何勢力都不能阻擋中國人民實現更加美好生活、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前進步伐。

    (作者:江蘇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中心南通大學基地研究員)

    版權所有:魯北技師學院 網站備案號:魯ICP備15007060號
    地址:山東省濱州市黃河十二路859號 電話:0543-3330022 郵編:256603
    一区 二区 欧美 日韩 动漫精品,亚洲综合在线在线看,久久久人妻人人,中文字幕人成无码免费视频
  •